本文转载自无茗居士《守在窗口的老爸老妈》
东北冬天的天真短,下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,我和妻匆匆赶到家里时,客厅里却空无一人。我又跑到卧室,才发现他们跪在床上,像孩子一样把脸贴在窗子上向外东张西望。
我赶紧喊了一声:“爸,妈,你们干吗呢?”
爸妈扭过脸看到我,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哦,你们回来了。天晚了,看你们还没有回来,我们就在这里看看!”
妈回过头看到我,也笑了:“看了半天,咋没看到你们呢?”
我说:“我们俩是从前面小道回来的。”
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,把电视机打开,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。
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来,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这么久。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,后来因为房子小,有了孩子没地方住。这不乔迁新居后,在我的极力劝说下,他们终于勉强答应到我这里过年,住一个月。
来到城里之后,他们极不习惯。妻有点紧张,他们也拘束,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。除了睡觉,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。
爸妈都年纪大了,但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。可现代化的的家电让他们手无足措,他们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,在这里几乎百无一用。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:不要乱动电,不要乱动气,不要随便出门。于是,只要我们一上班,他们就被“囚禁”在这所谓的大房子里。
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。老两口于是就拖地,择菜,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,地拖了一遍又一遍,菜洗了一次又一次。可爸妈已经80岁了,眼神不济。地拖了,总不净;菜择了,总有泥。私下里,老婆对我说:“别让爸妈干了吧,他们干了,我还要再干一次。”我说:“你不让他们干,他们会憋出病的。”
于是,老爸老妈就津津有味地干,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。
一个星期天下午,太阳很好。我们陪爸妈到楼下转转。一会儿,朋友打电话有事找我们。临走时,我要把他们送回楼上去,爸妈可能在屋里憋久了,还想在外面转一会,说一会自己能回去。朋友的事情忙完时已近傍晚,回去一看,爸妈竟还没有回来,我赶忙下楼找。
刚到楼下,就看到老两口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,四处张望。我赶快迎上去说:“这么晚了,怎么还不回去啊?冻坏了吧?”
“啊……啊……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。不过没冻着,我们在门厅里呆着了,还和打扫卫生的聊了一会天!”爸有点儿害羞地说。
“我说是那个楼洞吧,你非说是这个。”妈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。
爸并不生气,只是“嘿嘿”笑着,慢慢地跟着我们上了楼。
此后,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。
有一天上班时,在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,忽然就看到了爸妈。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,正朝我挥手。我朝他们挥一下,他们再朝我挥一下,如此重复了好几次。下班回来,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,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,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。看到我时,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。
从此,站在窗口的父母,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风景,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,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。
也许,他们知道,自己的双手已经无法像翅膀一样张开,无法再将儿女护在腋下,为他们遮风挡雨,就用目光和挥手的姿势,织一张网,依然将他们的孩子包裹在浓浓的牵挂中。
春节的假期,我和妻哪里都没去,每天在家陪着他们。我们上班后他们执意要回乡下,妻子给他们准备要带回乡下的东西时,看到二老脸上散发着孩子般快乐的光芒。当我从乡下返回时,老爸老妈还特意强调,明年春节还到我这里来,但只呆一个月。看来,乡下才是他们的根呀!
评论